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转运站作为城市环卫的基础设施,连接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和垃圾处理厂,是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枢纽。然而,垃圾转运站常常因“脏、乱、臭”等问题产生“邻避效应”,又因运营效率低下、安全隐患等问题在垃圾处理流程中呈现“脱节”状态。
成都高新区中和垃圾压缩转运站作为区域内的重要节点,主要服务于高新南区的桂溪街道、中和街道及石羊街道部分区域。站内共设置 14 个卸料泊位,日均设计转运量为1500吨,旨在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难题,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构筑清洁、绿色的成都新风尚。
伏泰科技基于AI技术、智慧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打造成都高新中和静脉家园智慧平台,对垃圾转运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监管迭代升级。平台以场站预约系统、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场站安全管理系统以及场站环保管理系统这四项应用为核心,贯穿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构建了一个垃圾中转站的智能监控网络,实现了生活垃圾转运站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和智能化管理的蜕变。
可视化+全流程监管,
构建场站运营“完整闭环”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通过中转站计量信息管理、物料库管子系统以及运行工况监管等功能模块,全面记录场站各项数据,精准计量进出场车辆重量,监控场站内的物资流转,并实时掌握关键的运行工况。这些模块协同运作,形成了场站日常运营的闭环,精准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显著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智能预约+车辆监管,
“小切口”激发垃圾流转“大效能”
作为车辆流转的枢纽,中转站不仅控制着车辆的运行节奏,也确保了操作规程的遵循。重点在于对收集车辆的预约以及对转运车辆的监管两个核心关键方面,结合了多项细致的管理步骤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此确保垃圾能够高效、有序且安全地完成转运;有力解决了传统的人工派位指挥方式下容易出现因指挥调度不及时或不合理,造成高峰期车辆排队争抢、垃圾装载过满或不满、装载量不够精准等问题。
物联网+AI,
密织场站环境安全“防护网”
在垃圾转运工作中,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平台以“AI大模型”提升监管深度通过高精度摄像头与 Al-box边缘计算的紧密配合,为摄像头加上“火眼金睛”和“智慧大脑”,能够实时监控现场人员是否遵守安全规范,如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帽、穿戴工作服,或是否存在吸烟等违规行为。
通过 7×24 小时不间断“慧眼识事”,对场站内安全问题进行智能识别、自动抓拍、生成工单,从被动处置走向主动发现。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安全、规范的工作环境。
实时监测+超标预警,
筑牢场站环保“技防”新防线
环保是垃圾转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平台集成了环保监测设备与智能分析系统,实时监控场站的烟气排放、渗滤液处理及异味控制等关键环保指标,确保所有排放均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一旦监测到超标排放,系统会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动态展示+精准管控,
实现“全感知、慧思考、智决策”
平台整合叠加垃圾转运站基础信息、车辆进出站信息等,动态展示整个垃圾转运业务的运行情况。管理者可以通过平台快速了解垃圾转运专项设施分布、垃圾流向情况等信息,对全站的垃圾转运总体情况实时掌控,全面掌握垃圾转运态势,让数据赋能智慧决策。
依托智慧化管理手段对垃圾转运站的运行实施监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运营效能,是城市智慧环卫管理的重要一环。成都高新区中和垃圾压缩转运站的管理智慧化升级,为市政环卫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全新监管模式。
伏泰科技作为技术支持者,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促进了垃圾转运站向“运转高效、环境友好”转变。此外,垃圾转运站功能属性正在不断升级和扩展,将更加注重“中转+X”功能扩展,大力推进环卫综合体的规划建设,将装修(大件)垃圾、绿化垃圾处置,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再生资源分拣及有害垃圾临时贮存等设施纳入其中。
针对垃圾中转站的多功能转型,伏泰致力于市政设施智能化综合管控系统与无人化少人化AI运营模式应用,不断推动市政环卫管理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伏泰科技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用科技赋能市政基础建设,助力城市发展以“智”促“质”、向“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