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城市还未苏醒时,钱塘南侧支路的非机动车道上,一辆“大型扫地机器人”悄然开启一天的作业。
它沿着道路右侧匀速前行,车前四组扫盘高速旋转,将落叶、尘土等杂物精准吸入;遇到行人或障碍物,车辆自动减速、避让;通过路口时,还能识别红绿灯信号,安全通行……
原来,这是钱塘区首台正式投入运行的无人清扫机器人,它正以“科技范儿”助力环卫作业。
这辆“大型扫地机器人”,身上装有多种“黑科技”,搭载着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作业控制系统,配有2个激光雷达、7个高清摄像头及多个传感器,可实现360度环境感知、厘米级定位和全场景自主决策,自动行驶、避让行人,扫垃圾和清灰尘都不在话下。
“这台无人清扫机器人能在雨天、雾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稳定运行,大大缓解了人工保洁的压力。”工作人员介绍道,“尤其是最近这种高温,它的投入使用有效减少环卫工人在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时间。”
数据显示,该无人清扫机器人是纯电动驱动,每小时可高效清扫3至5公里路面,覆盖面积约1.2万平方米,作业效率相当于5名熟练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个妥妥的“细节控”,其贴边清扫精度可达±1厘米,对人行道边缘等传统人工清扫易忽略的“死角”区域实现深度清洁,提升整体保洁质量。
无人清扫机器人持有杭州市自动驾驶装备专用车牌,在路上匀速行驶,会自动避让车辆和行人,通过马路时还会观察红绿灯,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经过一个月的实际路测,车辆在青六路、江东一路、江东二路、青西一路、青西二路及南侧支路等多条主干道和支路累计运行超700公里,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同时,运营方也为其投保商业化综合保险,涵盖产品质量险及第三方责任险,全面保障公共安全。
“我们五点多就要上路清扫,夏天暴晒、冬天吹风,现在有了这个帮手,我们只要进行补扫和巡查,工作强度降低了不少。”一位从业十余年的环卫工人感慨道。
目前,该无人清扫机器人主要在车流相对较少的早晚高峰间隙开展常态化作业(5:00—7:00,13:00—15:00),未来将根据运行数据优化调度策略,逐步调整至夜间作业,为环卫工人减负。
这一转变,正是科技赋能一线、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生动体现。如今,“AI味儿”十足的无人清扫机器人在钱塘正式“上岗”、落地生根,逐步融入城市管理的日常场景,惠及广大群众。
|来源:钱塘发布